首页 资讯 正文

桂东普乐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体育正文 224 0

桂东普乐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桂东普乐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建东 郴州报道(bàodào) 6月2日,桂东县普乐镇东水村村部(bù)礼堂内,柴火噼啪作响,土灶台上铁勺(tiěsháo)与铁锅碰撞出清脆的节奏,一场以“乡土风味”为底色的村厨大赛(dàsài)正热闹上演。当炊烟裹挟着腊肉香、山珍鲜飘向四方时,这场(zhèchǎng)赛事早已(zǎoyǐ)超越厨艺比拼的范畴——灶台边陈列的土陶茶具、展台上绽放的红掌鲜切花(xiānqiēhuā)、试吃区飘着米香的冷水米饭,正以舌尖上的烟火气为引,徐徐展开普乐镇乡村振兴的产业长卷。 土陶窑火里的文化变现(biànxiàn) 在大赛展示区角落,矮排村陶艺匠人方小林的(de)土陶摊位前围满(mǎn)了好奇的游客。粗粝陶土在他手中旋出古朴的酒坛造型,坛身上刻着的山纹图案,是普乐人世代与(yǔ)山林共处的密码。 “这门手艺传了十三代人,以前只够自家使用,现在成了游客必买的‘乡愁纪念品’。”方小林介绍,近年盘活废弃龙窑,成立普乐山鑫陶瓷厂,开发(kāifā)出茶具、花盆等20余种文创产品,仅去年就通过乡村(xiāngcūn)旅游带动销售(xiāoshòu)超(chāo)1100万元。 如今矮排村的土陶作坊不仅是非遗传承点,更成为连接传统与(yǔ)现代的文化枢纽,让沉寂的老手艺在乡村振兴中(zhōng)重焕生机。 温室花海里的数字农业(nóngyè) 与土陶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普乐村智慧(zhìhuì)温室里跳动的电子屏。在红掌产业(chǎnyè)展区,太阳园艺基地负责人正通过物联网系统演示温度调控(tiáokòng):“现在棚内湿度68%、光照强度(guāngzhàoqiángdù)20000勒克斯,完全由系统自动调节。” 普乐镇红掌(hóngzhǎng)种植基地。 这片占地4万平方米的(de)“数字花田”,凭借9年技术迭代,实现了红掌全年(quánnián)72万盆的产能,年产值突破1240万元。 更令人瞩目的是文溪村新建成的联村基地——由(yóu)9个村集体和大阳园艺(yuányì)公司共同投资建设(jiànshè)的智能温室里,10多个品种的红掌正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,带动周边110余户村民年增收1.2万元。 当传统花农转型为“农业程序员”,花卉产业(chǎnyè)已从单一种植升级为集育苗、栽培、电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(móshì)。 田间(tiánjiān)地头的特色经济矩阵 “来尝尝我们的雪茄烟叶,卷一支(yīzhī)就是‘乡村(xiāngcūn)定制版’。”堡下村村民郭大哥将深褐色的烟叶递到游客手中。这片曾经的荒山,如今因高品质雪茄烟种植(zhòngzhí)声名鹊起——每100亩种植面积就能带来30万元劳务收入,晾晒环节(huánjié)每亩又能为村民增收1600元。而隔壁果园里,黄桃树枝头挂满了套着(zhe)纸袋的“金疙瘩”,“甜度18度以上,电商(diànshāng)订单排到了7月!” 合作社(hézuòshè)负责人刘剑飞的(de)话语里满是自豪。在东水村(dōngshuǐcūn),冷水米的试吃台前围满(wéimǎn)了询价的客商,“支部+合作社+能人”的模式让海拔800米的高山冷水米走进了长沙、广州的高端商超,售价较普通大米翻了一番。 红绿交织的发展新(xīn)图景 村厨大赛现场设在位于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中的(de)东水村村部,“来东水,不仅可以(kěyǐ)品尝普乐的美食,还可以参观当年红四军在此开展(kāizhǎn)革命活动的军部、医院、兵工厂等旧址,开展红色研学。”普乐镇(zhèn)分管文旅工作负责人郭群雄(qúnxióng)介绍,依托6处(chù)革命旧址,普乐镇正打造“重走(zhòngzǒu)红军路”体验项目,计划将土陶制作、红掌观赏等融入红色旅游线路。而文溪村、杨岭村的中药材基地里,蔓荆子、岗梅等道地药材长势正茂,“林下经济+康养旅游”的复合模式,让(ràng)昔日的荒山变成了“绿色银行”。 “举办活动就是(jiùshì)要让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来,只有(zhǐyǒu)这样(zhèyàng),产业发展才有力量,乡村振兴才有活力(huólì)。”普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场以美食为名的聚会,让灶台烟火化作了产业星火,在青山绿水间照亮了普乐的共富之路。
桂东普乐:展村厨风采 烹振兴“实力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